当我们鉴赏一幅鸟类摄影佳作时,总能发现镜头下的寻觅与展现,后期的技术处理上的色调与剪裁,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审美情趣。或独具匠心,恰如其分地把握画面的构图与剪裁;或另辟蹊径,强调色彩的搭配与分割;或因时因势构成点线的交织,枢密有致,聚散含情。如若拿捏精准,整个画面谋篇布局就会恰到好处,前期与后期,两者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,主体才会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一组红翅薮鹛连拍后的回放,蓦然发现一米阳光,照在脸颊,映红了山,映红了水,映在了胸膛;一枝翠绿,依偎身旁,绿透了山,绿透了水,绿透了心醉;一缕微风,轻拂面庞,带来清新,带来清爽,清凉了心扉;一泓甘泉,清澈甘冽,让我嬉戏,让我汲水,洗去了疲惫;一股山风,袭我身上,给我勇气,给我力量,满怀了希冀,飞向远方。
哦,那是一米高黎贡山的斜阳,温暖如初,满满的正能量;那是一枝百花岭上的翠绿,风中摇曳,沁透晶莹水淌;那是一缕春香沟里的柔风,轻轻回响,带来山涧的馨香;那是一泓潞江镇上的山泉,奔流在高山之巅,延绵不断,滋润岭上。山那边,飘来的阵阵山风,携裹着百鸟的叽喳呢喃,让我聆听,心中荡漾;山这边,响彻的快门声声,拍着鸟儿的瞬间,凝固永远,让我驻足,浮想联翩……
谈《羞涩》:红红的面颊,多情的眼,矫健的身姿,羞涩的脸;抬头望,往前看,哥哥等妹心里甜。情依依,意绵绵,两情相悦试试看;秀恩爱,耳鬓磨,待到情浓把婚谈。红红的翅膀,腼腆的脸,漂亮的羽翼,妩媚的眼,树桩上,叶儿畔,谈情说爱鸟呢喃。献殷勤,巧搭讪,泡妞秘籍不能传;送美食,虫儿鲜,吃饱喝足谈婚宴。
翘翘的小嘴,多情的眼,帅帅的身段,酷毙谁看,等来年,儿满堂,屁股身后一大片。这个叫,那个唤,叽叽喳喳没个完;儿酷毙,女娇艳,回想当初该点赞。红红的面颊,多情的眼,矫健的身姿,羞涩的脸,枝丫上,水塘边,妻妾子孙排队站。凑个趣,添个乱,热热闹闹笑翻天。红红的翅膀,羞涩的脸,矫健的身姿,挺有缘。
说《绿茵》:“一片绿阴如洗,护竹何劳荆杞”,最美的,莫过于茵茵绿草气息,莫过于视窗里殷殷期盼。从早到晚,从近到远,伫立在小凳上,不停地翘首而望,可是等待如期而至的心仪鸟儿?小憩时落下困酸的双臂,可是梦到了那一刻的怦然心动?
这是一个暧昧和矫情的季节,恰似顾城的《叽叽喳喳的寂静》,眼前远处小灌木丛里,一小群红翅薮鹛叽叽喳喳,它们在讲自己的事儿,似懂非懂。我走过许多地方,都不能离开那片油油绿茵,离不开那片叽叽喳喳的寂静。也许在我内心世界,也有一个诗情画意般的春天,一片鸟语花香的绿地,在那里许多小灌木缩成一团,维护着一群叽叽喳喳的鸟儿。
议《遮挡》:我们时常面对的是复杂,感受的是单纯,因单纯的形象和本质是浑然一体的。最美的鸟片,应是有自然情境之美的。鸟儿无论大小与否,有它所处的自然才美;鸟儿无论数毛与否,有它悠然轻松的神态才美;鸟儿无论动静与否,有它天性的自由随性才美。
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虽然《遮挡》略有些许遗憾,似乎更像维纳斯的“断臂”,像蒙娜丽莎的“微笑”,都在表现一种特有的“美”。这种美或许更显得真实,这种美或许更接近原生态,这种美或许更具有欣赏魅力,这种美或许更有想象力及可读性,这种美或许留给读者的信息量更多、更广泛。
鸟类摄影的“环境表现”,把鸟儿置身于环境中展现意境,是当下鸟类摄影主流创作观的要求,是作为生态摄影“用影像的力量唤起公众对野生鸟类的关注”的要求,同时也是全面反映人类、鸟儿、自然三者关系相互关联的要求。本文一鸟三谈,见仁见智,“如果你的摄影主题是永恒不朽的,照片会活得更久更长”。
宜设而设,精在体宜,是鸟类摄影创作一种尝试和探索。因此,意境源于场景,构思形成创意,构思创意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,作品一旦融入了场景和意境,写实也就有了艺术性。的确,摄影是一种很感性的视觉语言,任何场景必须化作可视的语境,才有完成表达的可能。面对鸟儿或拍摄主体,拍摄者以用非常冷静的旁观方式、融入的直觉方式去把握、去创作、去完成。 本帖最后由 三宜 于 2020-12-12 14:19 编辑
本帖最后由 总版编辑 于 2021-1-6 06:49 编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