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朗山游记
此前,我对巴朗山没有认识。只知道那里属于汶川,在2008年的5月12日发生过地震。那里的地质构造不稳定,山体松动,雨季易发生地质灾害。了解的仅此而已。 近几年那里渐渐地被鸟人们关注,这也使我对那里产生了兴趣,决定去那里走一趟。 2018年6月18日我们一行4人坐上开往成都的列车,第二天到达后,在成都办理租车手续后,驾车行驶120余公里便到达拍摄驻地------卧龙大酒店。驻地距离观鸟点约有40公里的车程,但由于海拔低、老板杨姐夫妇热情、住宿干净以及饭菜对口味,使我们也与其他鸟友一样选择了这里。 这里属于卧龙自然保护区,是大熊猫的故乡,也因大熊猫而闻名于世。但我们此行的目标是鸟,所以并没有安排看熊猫的行程。 连续6天凌晨4点起床,早饭后5点上山,行程40公里,在弯曲的盘山路上,大雾伴着雨水不时从我们的车前闪过,海拔从1900余米陡然升到3300余米。可能是开始进入雨季,我们的6天观鸟变得很糟糕,3300米的观鸟点没有一天好天气,天天云山雾罩,使观鸟变得异常困难,经常可以听到勺鸡、白马鸡、红喉雉鹑、绿尾虹雉(偶尔)、大噪鹛等的叫声,但要想看到,几乎是奢望。倒是旋木雀、暗胸朱雀、红胸朱雀、大噪鹛等时不时出现在眼前,给拍鸟带来短时的快感。为了打发时间,架起相机拍摄些花草,也借助高山云海拍摄了延时,为而后的视频制作增加些许素材。 按照观鸟的规律每天上午8点后,3300米的观鸟点便会空无一人,大家都向着更高的海拔进发,翻过海拔4400米的垭口,那里有黑胸歌鸲、蓝大翅鸲、雪鹑、藏雪鸡等。说来也挺奇怪,巴朗山一侧云山雾罩,另一侧则是蓝天白云,真是“十里不同天”。唯一让人感觉不爽的是海拔,在海拔4000米以上拍鸟,时间长了你会感觉胸闷气短,但美丽的鸟儿能短时消除你身体的不适。黑胸歌鸲站在岩石上为你尽情的高歌,蓝大翅鸲夫妇为了抚育后代在辛勤的捕食昆虫,还有那蓝额红尾鸲幼鸟在洞中张着大嘴等待捕食归来的父母,以及那旱獭时隐时现的身影。 这个时节,高山的花儿陆续开放,把山体点缀得分外妖娆。 下午我们继续回到3300米的观鸟点,期待有惊喜。几天来虽然没有见到绿尾虹雉,但红喉雉鹑确每天如约而至,它似乎不怕人,每天近距离给我们表演一番。 7天的拍鸟时间很快结束,有喜悦,更多的是遗憾。总体感觉: 1、似乎是晚了,目标鸟------绿尾虹雉和雪鹑没有拍到,最好的季节应该是4月初至端午节前; 2、到高海拔地区拍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量力而行; 3、对目标鸟的生活习性要有充分的了解,同时要有无功而返的心理准备。
本帖最后由 知青老李 于 2018-7-13 11:27 编辑
本帖最后由 知青老李 于 2018-7-13 11:27 编辑
|